在刚刚结束的国际雪橇世界杯德国站比赛中,东道主德国队展现了强大的统治力,包揽男子单人、女子单人两项冠军,首次亮相世界杯的中国队年轻选手也以稳定的发挥赢得关注,为2026年米兰-科尔蒂纳冬奥会积累了宝贵经验。
德国双星闪耀,主场优势明显
男子单人雪橇项目中,德国名将马克斯·朗格以两轮总成绩1分38秒752强势夺冠,领先第二名奥地利选手约纳斯·穆勒0.348秒,朗格在赛后表示:“赛道条件非常适合我的技术特点,尤其是弯道部分的处理让我占得先机。”作为平昌冬奥会银牌得主,朗格本赛季状态火热,目前已连续两站世界杯登顶。
女子单人比赛中,德国选手安娜·贝雷特延续了本赛季的稳定表现,以0.211秒的优势击败拉脱维亚选手埃拉·库玛尼斯,收获个人职业生涯第12个世界杯分站赛冠军,贝雷特在赛后采访中特别提到:“团队的支持和主场观众的呐喊给了我额外的动力。”
中国队新人初露锋芒,未来可期
本次比赛,中国队派出两名“00后”小将参赛米兰体育app,19岁的张毅在男子单人项目中以第18名完赛米兰体育,虽未进入前十,但他在第二轮滑行中刷新了个人最好成绩,教练组认为,张毅在高速弯道中的控橇技术有明显进步,尤其在赛道后半程的稳定性值得肯定。
女子选手李雯首次参加世界杯正赛,最终排名第22位,尽管成绩不算突出,但她在训练中表现出的学习能力令人印象深刻,李雯赛后表示米兰体育官网:“与世界顶尖选手同场竞技让我看到了差距,但也明确了努力方向。”中国雪橇队领队王强透露,队伍接下来将赴瑞士进行针对性训练,重点提升弯道技术和出发速度。
技术革新成焦点,安全性再引讨论
本站比赛首次启用新型雪橇刃具材料,这种由德国制造商研发的高强度合金能更好地适应不同冰面温度,国际雪橇联合会技术总监汉斯·费舍尔表示:“新材料在减少摩擦损耗的同时提升了可控性,但我们会持续监测其对比赛公平性的影响。”
奥地利选手莱昂·哈特曼在训练中因侧翻导致肩部受伤,再次引发关于赛道安全防护的讨论,国际雪橇联合会宣布,将在下赛季试行“动态护墙”技术,通过可变形材料缓冲碰撞冲击。
冬奥资格争夺进入白热化
随着本赛季世界杯赛程过半,各队对冬奥会名额的争夺日趋激烈,目前德国队以总分378分领跑团体排名,奥地利、俄罗斯分列二三位,中国队暂居第15名,若想直接获得冬奥会参赛资格,需在后续北美分站赛中进入前十二名。
国际奥委会委员、前雪橇运动员莎拉·刘易斯评价道:“亚洲队伍近年来进步显著,他们的参与让这项传统欧洲强项更具全球性。”据悉,国际雪橇联合会正考虑在2025-2026赛季增设亚洲分站赛,进一步推动项目普及。
观众热情高涨,赛事经济效应显著
尽管当地气温低至零下15摄氏度,但三天比赛仍吸引了超过2.1万名观众到场,赛事组委会透露,周边商品销售额同比上涨30%,其中限量版雪橇模型最受欢迎,德国旅游部门借此推出“冰雪运动文化周”,带动周边酒店入住率达92%。
下一站雪橇世界杯将于两周后在加拿大惠斯勒举行,这条以高速大弯道著称的赛道或将带来更多意外与惊喜。